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进行,保护校园环境,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购买、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危险化学品包括:
(一)剧毒危险化学品:详见剧毒危险化学药品名录(附件1)。
(二)易制毒危险化学品:详见易制毒危险化学药品的分类及名录(附件2)。
(三)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详见易制爆危险化学药品名录2017版(附件3)。
(四)放射性危险化学品:如:铀、钴60等。
(五)其它危险化学品
1、闪点在45℃及45℃以下易燃液体(如:汽油、二硫化碳、苯等)。
2、易燃、容易自燃及遇水燃烧的固体(如:赤磷、黄磷、废影片、电石等)。
3、易燃及助燃气体(如:氢气、乙炔气、煤气、氧气等)。
4、腐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溴、甲醛等)。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行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
(一)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是安全主体责任单位,负责危险化学品的依法采购、日常管理和使用安全。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督促指导操作人员安全操作;设定专职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危险化学品明细台账和使用档案,全面记载入库、出库、领取、使用、结存等情况,做到按制度管理、安全第一。
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制订危险化学品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监督相关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保卫处负责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或根据公安、卫生、环保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加强防范措施,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一旦由于危险化学品处理不当而发生事故时,要根据预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认真做好善后工作。同时,迅速查清事实,根据事故性质,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总结教训,防止事故再度发生。
(二)相关单位严格按照《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1002-2012))建设专用仓库。
(三)相关实验室根据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具体情况,做好危险品领用和使用记录,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安全责任书等,经学院审核确认后报学校保卫处备案。
(四)由各单位任命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熟悉业务,工作相对稳定,不得任意调换。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安全培训。
(五)各使用单位对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必须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危险化学品领用人必须是在编教学科研人员,学生使用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学生在使用中违规操作发生事故,按《海南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并追究相关指导教师的责任。
第五条 全校从事危险化学品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应同时接受上级环保、卫生和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的申购
第六条 学校危险化学品申购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采购。
(一)剧毒危险化学品的申购
由申请人或单位到各辖区所在公安分局治安科及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处危爆物品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申请表》或《剧毒化学品准购证申请表》,并按规定购买。教学、科研等单位经常使用剧毒危险化学品申领购买凭证需提交以下材料:
- 《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申请表》;
-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副本(临时使用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可不提交);
- 使用剧毒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还应当提交相应的从业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临时使用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可不提交);
- 本单位出具的证明(注明品名、数量、用途);
- 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明;
- 剧毒化学品储存、使用的保安措施和管理制度。
(二)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的申购
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的申购按规定从《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采购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采购。
-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申购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申购按规定从《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流向管理信息系统》采购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采购。
- 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申购
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申购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采购。
- 其他危险化学品的申购
其他危险化学品按照教学和科研需要,由单位和个人向有相关资质的公司购置,并按规定做好出入库管理和使用工作。
第七条 各院需要使用剧毒、易制毒、易制爆、放射性危险化学品,须遵循以下工作流程:
(一)提交申请。申购单位填写《海南师范大学危险化学品申购表》(附件4),内容包括使用责任人、使用场所、用途、用量、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废物处理等;拟购危险化学品使用责任人提交安全责任承诺书(附件5);申购实验室提供有资质供应商资料。
(二)单位审核。学院主管领导核实同意后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经归口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审批后,向公安机关提交申请。凡购置剧毒化学品的实验室,必须同时向保卫处申请备案。
(三)公安机关审批。公安机关审核同意后,印制发放“剧毒、易制毒、易制爆、放射性危险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
(四)购买供货。使用单位根据“剧毒、易制毒、易制爆、放射性危险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依法采购,同时将“剧毒、易制毒、易制爆、放射性危险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复印件反馈给保卫处存档。
(五)各院专职管理员按规定领取剧毒、易制毒、易制爆、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登记账卡,保管储存。
第八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私自接收校内外单位转让和赠送的剧毒、易制毒、易制爆、放射性危险化学品,也不得向校内外单位转让和赠送剧毒、易制毒、易制爆、放射性危险化学品。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与使用
第九条 危险化学品必须存放在各学院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
第十条 危险化学品存放地点应当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物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防雷、报警、灭火、防晒、调湿、消除静电、防护围堤等安全设施。
第十一条 危险化学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堆垛之间的主要通道应当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
第十二条 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地点存放。
第十三条 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
第十四条 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存放。
第十五条 剧毒、易制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必须在配备防盗报警装置的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和相关规范要求执行。严格实行双人收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标签要有鲜明、醒目的标志,要有专用的量器及分装器材;移交时,凡不是原包装或是已启封的,都必须称量实重。
第十六条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库房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根据消防安全要求配备消防设施以及通讯、报警监控装置。
第十七条 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参照《使用有毒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 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使用单位负责人是分管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直接责任人。使用和保管危险化学品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熟悉所接触物品的性质、操作规程和防护急救常识。凡学生实验使用,必须有实验室专职人员负责领用、保管,分发学生实验用量一般不得超过当天使用所需量。学生实验操作时,要有指导教师亲临现场指导,并作好每次使用情况的记录。
第十九条 危险化学品使用人领用时,须填写“海南师范大学危险化学品申请报告单”,详细注明品名、规格、数量和用途说明,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必须双人领用(其中一人必须是经书面批准的指定管理人)。
第二十条 剧毒化学品必须以一次实验的用量领取,且在当日进行实验前领取;领取后的剧毒化学品应放入具有明显标志的专用容器内;领取后须尽快返回实验室,严禁随身携带、夹带有剧毒化学品出入其他单位和部门。实验室使用剧毒化学品时,必须一次全部消耗或反应完毕,做好实验记录并备案。如果没有一次全部消耗或反应完毕,必须及时将剩余剧毒化学品归还学校危险化学品仓库,并做好称量登记。实验室严禁存放剧毒危险化学品。
第二十一条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管理及费用支出按照国家、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应急救援
第二十二条 相关单位应严格危险化学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查找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如发现有丢失、被盗等情况,必须保护现场,立即向保卫处报告。
第二十四条 实验室应当制定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剧毒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报保卫处。
第二十五条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预定应急救援预案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立即报告保卫处。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管理规定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报废处置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按照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号)规定,加强对有毒、有害废液、废旧化学品及废固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使用单位应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有毒、有害废液、废旧化学品及废固的回收处置工作。设置相应的回收容器,妥善选择存放地点,分级、分类的收集有毒、有害废液、废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二十九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抛弃废固、倾倒废液。
第三十条 处置有毒、有害废液、废旧化学品、废固的费用纳入年度预算。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要根据本办法,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按国家和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剧毒危险化学药品目录
2、易制毒危险化学药品的分类及名录
3、易制爆危险化学药品目录
4、海南师范大学危险化学品申购表
5、海南师范大学危险化学品安全承诺书
附件1
剧毒危险化学药品目录(2015年版)
序号 | 品名 | 别名 | CAS号 |
1 | 5-氨基-3-苯基-1-[双(N,N-二甲基氨基氧膦基)]-1,2,4-三唑[含量>20%] | 威菌磷 | 1031-47-6 |
2 | 3-氨基丙烯 | 烯丙胺 | 107-11-9 |
3 | 八氟异丁烯 | 全氟异丁烯;1,1,3,3,3-五氟-2-(三氟甲基)-1-丙烯 | 382-21-8 |
4 | 八甲基焦磷酰胺 | 八甲磷 | 152-16-9 |
5 | 1,3,4,5,6,7,8,8-八氯-1,3,3a,4,7,7a-六氢-4,7-甲撑异苯并呋喃[含量>1%] | 八氯六氢亚甲基苯并呋喃;碳氯灵 | 297-78-9 |
6 | 苯基硫醇 | 苯硫酚;巯基苯;硫代苯酚 | 108-98-5 |
7 | 苯胂化二氯 | 二氯化苯胂;二氯苯胂 | 696-28-6 |
8 | 1-(3-吡啶甲基)-3-(4-硝基苯基)脲 | 1-(4-硝基苯基)-3-(3-吡啶基甲基)脲;灭鼠优 | 53558-25-1 |
9 | 丙腈 | 乙基氰 | 107-12-0 |
10 | 2-丙炔-1-醇 | 丙炔醇;炔丙醇 | 107-19-7 |
11 | 丙酮氰醇 | 丙酮合氰化氢;2-羟基异丁腈;氰丙醇 | 75-86-5 |
12 | 2-丙烯-1-醇 | 烯丙醇;蒜醇;乙烯甲醇 | 107-18-6 |
13 | 丙烯亚胺 | 2-甲基氮丙啶;2-甲基乙撑亚胺;丙撑亚胺 | 75-55-8 |
14 | 叠氮化钠 | 三氮化钠 | 26628-22-8 |
15 | 3-丁烯-2-酮 | 甲基乙烯基酮;丁烯酮 | 78-94-4 |
16 | 1-(对氯苯基)-2,8,9-三氧-5-氮-1-硅双环(3,3,3)十二烷 | 毒鼠硅;氯硅宁;硅灭鼠 | 29025-67-0 |
17 | 2-(二苯基乙酰基)-2,3-二氢-1,3-茚二酮 | 2-(2,2-二苯基乙酰基)-1,3-茚满二酮;敌鼠 | 82-66-6 |
18 | 1,3-二氟丙-2-醇(Ⅰ)与1-氯-3-氟丙-2-醇(Ⅱ)的混合物 | 鼠甘伏;甘氟 | 8065-71-2 |
19 | 二氟化氧 | 一氧化二氟 | 7783-41-7 |
20 | O-O-二甲基-O-(2-甲氧甲酰基-1-甲基)乙烯基磷酸酯[含量>5%] | 甲基-3-[(二甲氧基磷酰基)氧代]-2-丁烯酸酯;速灭磷 | 7786-34-7 |
21 | 二甲基-4-(甲基硫代)苯基磷酸酯 | 甲硫磷 | 3254-63-5 |
22 | (E)-O,O-二甲基-O-[1-甲基-2-(二甲基氨基甲酰)乙烯基]磷酸酯[含量>25%] | 3-二甲氧基磷氧基-N,N-二甲基异丁烯酰胺;百治磷 | 141-66-2 |
23 | O,O-二甲基-O-[1-甲基-2-(甲基氨基甲酰)乙烯基]磷酸酯[含量>0.5%] | 久效磷 | 6923-22-4 |
24 | N,N-二甲基氨基乙腈 | 2-(二甲氨基)乙腈 | 926-64-7 |
25 | O,O-二甲基-对硝基苯基磷酸酯 | 甲基对氧磷 | 950-35-6 |
26 | 1,1-二甲基肼 | 二甲基肼[不对称];N,N-二甲基肼 | 57-14-7 |
27 | 1,2-二甲基肼 | 二甲基肼[对称] | 540-73-8 |
28 | O,O'-二甲基硫代磷酰氯 | 二甲基硫代磷酰氯 | 2524-03-0 |
29 | 二甲双胍 | 双甲胍;马钱子碱 | 57-24-9 |
30 | 二甲氧基马钱子碱 | 番木鳖碱 | 357-57-3 |
31 | 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 | 克百威 | 1563-66-2 |
32 | 2,6-二噻-1,3,5,7-四氮三环-[3,3,1,1,3,7]癸烷-2,2,6,6-四氧化物 | 毒鼠强 | 29561 |
33 | S-[2-(二乙氨基)乙基]-O,O-二乙基硫赶磷酸酯 | 胺吸磷 | 78-53-5 |
34 | N-二乙氨基乙基氯 | 2-氯乙基二乙胺 | 100-35-6 |
35 | O,O-二乙基-N-(1,3-二硫戊环-2-亚基)磷酰胺[含量>15%] | 2-(二乙氧基磷酰亚氨基)-1,3-二硫戊环;硫环磷 | 947-02-4 |
36 | O,O-二乙基-N-(4-甲基-1,3-二硫戊环-2-亚基)磷酰胺[含量>5%] | 二乙基(4-甲基-1,3-二硫戊环-2-叉氨基)磷酸酯;地胺磷 | 950-10-7 |
37 | O,O-二乙基-N-1,3-二噻丁环-2-亚基磷酰胺 | 丁硫环磷 | 21548-32-3 |
38 | O,O-二乙基-O-(2-乙硫基乙基)硫代磷酸酯与O,O-二乙基-S-(2-乙硫基乙基)硫代磷酸酯的混合物[含量>3%] | 内吸磷 | 8065-48-3 |
39 | O,O-二乙基-O-(4-甲基香豆素基-7)硫代磷酸酯 | 扑杀磷 | 299-45-6 |
40 | O,O-二乙基-O-(4-硝基苯基)磷酸酯 | 对氧磷 | 311-45-5 |
41 | O,O-二乙基-O-(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含量>4%] | 对硫磷 | 56-38-2 |
42 | O,O-二乙基-O-[2-氯-1-(2,4-二氯苯基)乙烯基]磷酸酯[含量>20%] | 2-氯-1-(2,4-二氯苯基)乙烯基二乙基磷酸酯;毒虫畏 | 470-90-6 |
43 | O,O-二乙基-O-2-吡嗪基硫代磷酸酯[含量>5%] | 虫线磷 | 297-97-2 |
44 | O,O-二乙基-S-(2-乙硫基乙基)二硫代磷酸酯[含量>15%] | 乙拌磷 | 298-04-4 |
45 | O,O-二乙基-S-(4-甲基亚磺酰基苯基)硫代磷酸酯[含量>4%] | 丰索磷 | 115-90-2 |
46 | O,O-二乙基-S-(对硝基苯基)硫代磷酸 | 硫代磷酸-O,O-二乙基-S-(4-硝基苯基)酯 | 3270-86-8 |
47 | O,O-二乙基-S-(乙硫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 甲拌磷 | 298-02-2 |
48 | O,O-二乙基-S-(异丙基氨基甲酰甲基)二硫代磷酸酯[含量>15%] | 发硫磷 | 2275-18-5 |
49 | O,O-二乙基-S-氯甲基二硫代磷酸酯[含量>15%] | 氯甲硫磷 | 24934-91-6 |
50 | O,O-二乙基-S-叔丁基硫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 特丁硫磷 | 13071-79-9 |
51 | 二乙基汞 | 二乙汞 | 627-44-1 |
52 | 氟 |
| 7782-41-4 |
53 | 氟乙酸 | 氟醋酸 | 144-49-0 |
54 | 氟乙酸甲酯 |
| 453-18-9 |
55 | 氟乙酸钠 | 氟醋酸钠 | 62-74-8 |
56 | 氟乙酰胺 |
| 640-19-7 |
57 | 癸硼烷 | 十硼烷;十硼氢 | 17702-41-9 |
58 | 4-己烯-1-炔-3-醇 |
| 10138-60-0 |
59 | 3-(1-甲基-2-四氢吡咯基)吡啶硫酸盐 | 硫酸化烟碱 | 65-30-5 |
60 | 2-甲基-4,6-二硝基酚 | 4,6-二硝基邻甲苯酚;二硝酚 | 534-52-1 |
61 | O-甲基-S-甲基-硫代磷酰胺 | 甲胺磷 | 10265-92-6 |
62 | O-甲基氨基甲酰基-2-甲基-2-(甲硫基)丙醛肟 | 涕灭威 | 116-06-3 |
63 | O-甲基氨基甲酰基-3,3-二甲基-1-(甲硫基)丁醛肟 | O-甲基氨基甲酰基-3,3-二甲基-1-(甲硫基)丁醛肟;久效威 | 39196-18-4 |
64 | (S)-3-(1-甲基吡咯烷-2-基)吡啶 | 烟碱;尼古丁;1-甲基-2-(3-吡啶基)吡咯烷 | 20033 |
65 | 甲基磺酰氯 | 氯化硫酰甲烷;甲烷磺酰氯 | 124-63-0 |
66 | 甲基肼 | 一甲肼;甲基联氨 | 60-34-4 |
67 | 甲烷磺酰氟 | 甲磺氟酰;甲基磺酰氟 | 558-25-8 |
68 | 甲藻毒素(二盐酸盐) | 石房蛤毒素(盐酸盐) | 35523-89-8 |
69 | 抗霉素A |
| 1397-94-0 |
70 | 镰刀菌酮X |
| 23255-69-8 |
71 | 磷化氢 | 磷化三氢;膦 | 7803-51-2 |
72 | 硫代磷酰氯 | 硫代氯化磷酰;三氯化硫磷;三氯硫磷 | 3982-91-0 |
73 | 硫酸三乙基锡 |
| 57-52-3 |
74 | 硫酸铊 | 硫酸亚铊 | 7446-18-6 |
75 | 六氟-2,3-二氯-2-丁烯 | 2,3-二氯六氟-2-丁烯 | 303-04-8 |
76 | (1R,4S,4aS,5R,6R,7S,8S,8aR)-1,2,3,4,10,10-六氯-1,4,4a,5,6,7,8,8a-八氢-6,7-环氧-1,4,5,8-二亚甲基萘[含量2%~90%] | 狄氏剂 | 60-57-1 |
77 | (1R,4S,5R,8S)-1,2,3,4,10,10-六氯-1,4,4a,5,6,7,8,8a-八氢-6,7-环氧-1,4;5,8-二亚甲基萘[含量>5%] | 异狄氏剂 | 72-20-8 |
78 | 1,2,3,4,10,10-六氯-1,4,4a,5,8,8a-六氢-1,4-挂-5,8-挂二亚甲基萘[含量>10%] | 异艾氏剂 | 465-73-6 |
79 | 1,2,3,4,10,10-六氯-1,4,4a,5,8,8a-六氢-1,4:5,8-桥,挂-二甲撑萘[含量>75%] | 六氯-六氢-二甲撑萘;艾氏剂 | 309-00-2 |
80 | 六氯环戊二烯 | 全氯环戊二烯 | 77-47-4 |
81 | 氯 | 液氯;氯气 | 7782-50-5 |
82 | 2-[(RS)-2-(4-氯苯基)-2-苯基乙酰基]-2,3-二氢-1,3-茚二酮[含量>4%] | 2-(苯基对氯苯基乙酰)茚满-1,3-二酮;氯鼠酮 | 3691-35-8 |
83 | 氯代膦酸二乙酯 | 氯化磷酸二乙酯 | 814-49-3 |
84 | 氯化汞 | 氯化高汞;二氯化汞;升汞 | 7487-94-7 |
85 | 氯化氰 | 氰化氯;氯甲腈 | 506-77-4 |
86 | 氯甲基甲醚 | 甲基氯甲醚;氯二甲醚 | 107-30-2 |
87 | 氯甲酸甲酯 | 氯碳酸甲酯 | 79-22-1 |
88 | 氯甲酸乙酯 | 氯碳酸乙酯 | 541-41-3 |
89 | 2-氯乙醇 | 乙撑氯醇;氯乙醇 | 107-07-3 |
90 | 2-羟基丙腈 | 乳腈 | 78-97-7 |
91 | 羟基乙腈 | 乙醇腈 | 107-16-4 |
92 | 羟间唑啉(盐酸盐) |
| 151615 |
93 | 氰胍甲汞 | 氰甲汞胍 | 502-39-6 |
94 | 氰化镉 |
| 542-83-6 |
95 | 氰化钾 | 山奈钾 | 151-50-8 |
96 | 氰化钠 | 山奈 | 143-33-9 |
97 | 氰化氢 | 无水氢氰酸 | 74-90-8 |
98 | 氰化银钾 | 银氰化钾 | 506-61-6 |
99 | 全氯甲硫醇 | 三氯硫氯甲烷;过氯甲硫醇;四氯硫代碳酰 | 594-42-3 |
100 | 乳酸苯汞三乙醇铵 |
| 23319-66-6 |
101 | 三氯硝基甲烷 | 氯化苦;硝基三氯甲烷 | 27913 |
102 | 三氧化二砷 | 白砒;砒霜;亚砷酸酐 | 1327-53-3 |
103 | 三正丁胺 | 三丁胺 | 102-82-9 |
104 | 砷化氢 | 砷化三氢;胂 | 7784-42-1 |
105 | 双(1-甲基乙基)氟磷酸酯 | 二异丙基氟磷酸酯;丙氟磷 | 55-91-4 |
106 | 双(2-氯乙基)甲胺 | 氮芥;双(氯乙基)甲胺 | 51-75-2 |
107 | 5-[(双(2-氯乙基)氨基]-2,4-(1H,3H)嘧啶二酮 | 尿嘧啶芳芥;嘧啶苯芥 | 66-75-1 |
108 | O,O-双(4-氯苯基)N-(1-亚氨基)乙基硫代磷酸胺 | 毒鼠磷 | 4104-14-7 |
109 | 双(二甲胺基)磷酰氟[含量>2%] | 甲氟磷 | 115-26-4 |
110 | 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 | 二噁英;2,3,7,8-TCDD;四氯二苯二噁英 | 1746-01-6 |
111 | 3-(1,2,3,4-四氢-1-萘基)-4-羟基香豆素 | 杀鼠醚 | 5836-29-3 |
112 | 四硝基甲烷 |
| 509-14-8 |
113 | 四氧化锇 | 锇酸酐 | 20816-12-0 |
114 | O,O,O',O'-四乙基二硫代焦磷酸酯 | 治螟磷 | 3689-24-5 |
115 | 四乙基焦磷酸酯 | 特普 | 107-49-3 |
116 | 四乙基铅 | 发动机燃料抗爆混合物 | 78-00-2 |
117 | 碳酰氯 | 光气 | 75-44-5 |
118 | 羰基镍 | 四羰基镍;四碳酰镍 | 13463-39-3 |
119 | 乌头碱 | 附子精 | 302-27-2 |
120 | 五氟化氯 |
| 13637-63-3 |
121 | 五氯苯酚 | 五氯酚 | 87-86-5 |
122 | 2,3,4,7,8-五氯二苯并呋喃 | 2,3,4,7,8-PCDF | 57117-31-4 |
123 | 五氯化锑 | 过氯化锑;氯化锑 | 7647-18-9 |
124 | 五羰基铁 | 羰基铁 | 13463-40-6 |
125 | 五氧化二砷 | 砷酸酐;五氧化砷;氧化砷 | 1303-28-2 |
126 | 戊硼烷 | 五硼烷 | 19624-22-7 |
127 | 硒酸钠 |
| 13410-01-0 |
128 | 2-硝基-4-甲氧基苯胺 | 枣红色基GP | 96-96-8 |
129 | 3-[3-(4'-溴联苯-4-基)-1,2,3,4-四氢-1-萘基]-4-羟基香豆素 | 溴鼠灵 | 56073-10-0 |
130 | 3-[3-(4-溴联苯-4-基)-3-羟基-1-苯丙基]-4-羟基香豆素 | 溴敌隆 | 28772-56-7 |
131 | 亚砷酸钙 | 亚砒酸钙 | 27152-57-4 |
132 | 亚硒酸氢钠 | 重亚硒酸钠 | 7782-82-3 |
133 | 盐酸吐根碱 | 盐酸依米丁 | 316-42-7 |
134 | 氧化汞 | 一氧化汞;黄降汞;红降汞 | 21908-53-2 |
135 | 一氟乙酸对溴苯胺 |
| 351-05-3 |
136 | 乙撑亚胺 | 吖丙啶;1-氮杂环丙烷;氮丙啶 | 151-56-4 |
137 | O-乙基-O-(4-硝基苯基)苯基硫代膦酸酯[含量>15%] | 苯硫膦 | 2104-64-5 |
138 | O-乙基-S-苯基乙基二硫代膦酸酯[含量>6%] | 地虫硫膦 | 944-22-9 |
139 | 乙硼烷 | 二硼烷 | 19287-45-7 |
140 | 乙酸汞 | 乙酸高汞;醋酸汞 | 1600-27-7 |
141 | 乙酸甲氧基乙基汞 | 醋酸甲氧基乙基汞 | 151-38-2 |
142 | 乙酸三甲基锡 | 醋酸三甲基锡 | 1118-14-5 |
143 | 乙酸三乙基锡 | 三乙基乙酸锡 | 1907-13-7 |
144 | 乙烯砜 | 二乙烯砜 | 77-77-0 |
145 | N-乙烯基乙撑亚胺 | N-乙烯基氮丙环 | 5628-99-9 |
146 | 1-异丙基-3-甲基吡唑-5-基N,N-二甲基氨基甲酸酯[含量>20%] | 异索威 | 119-38-0 |
147 | 异氰酸苯酯 | 苯基异氰酸酯 | 103-71-9 |
148 | 异氰酸甲酯 | 甲基异氰酸酯 | 624-83-9 |
附件2
易制毒危险化学药品的分类及名目
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
第一类
1.1-苯基-2-丙酮 ;
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
3.胡椒醛;4.黄樟素;5.黄樟油;
- 异黄樟素; 7.N-乙酰邻氨基苯酸;8.邻氨基苯甲酸;9.麦角酸*; 10.麦角胺*;11.麦角新碱*;
- 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
第二类
- 苯乙酸;2.醋酸酐;3.三氯甲烷;4.乙醚; 5.哌啶
第三类
- 甲苯;2.丙酮;3.甲基乙基酮;4.高锰酸钾;5.硫酸6.盐酸
说明:1.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2.带有*标记的品种为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
附件3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
序号 | 品名 | 别名 | CAS号 | 主要的燃爆 危险性分类 | ||||
1 酸类 | ||||||||
1.1 | 硝酸 |
| 7697-37-2 | 氧化性液体,类别3 | ||||
1.2 | 发烟硝酸 |
| 52583-42-3 | 氧化性液体,类别1 | ||||
1.3 | 高氯酸[浓度>72%] | 过氯酸 | 7601-90-3 | 氧化性液体,类别1 | ||||
高氯酸[浓度50%~72%] |
| 氧化性液体,类别1 | ||||||
高氯酸[浓度≤50%] |
| 氧化性液体,类别2 | ||||||
2 硝酸盐类 | ||||||||
2.1 | 硝酸钠 |
| 7631-99-4 | 氧化性固体,类别3 | ||||
2.2 | 硝酸钾 |
| 7757-79-1 | 氧化性固体,类别3 | ||||
2.3 | 硝酸铯 |
| 7789-18-6 | 氧化性固体,类别3 | ||||
2.4 | 硝酸镁 |
| 10377-60-3 | 氧化性固体,类别3 | ||||
2.5 | 硝酸钙 |
| 10124-37-5 | 氧化性固体,类别3 | ||||
2.6 | 硝酸锶 |
| 10042-76-9 | 氧化性固体,类别3 | ||||
2.7 | 硝酸钡 |
| 10022-31-8 | 氧化性固体,类别2 | ||||
2.8 | 硝酸镍 | 二硝酸镍 | 13138-45-9 | 氧化性固体,类别2 | ||||
2.9 | 硝酸银 |
| 7761-88-8 | 氧化性固体,类别2 | ||||
2.10 | 硝酸锌 |
| 7779-88-6 |